孩子的書屋001-(1).jpg
新聞發布

追憶「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先生

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先生(人稱「陳爸」)驚傳過世!他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第三屆溫暖人間頒獎典禮的春風化雨獎得獎人。家人聞噩耗晴天霹靂,尤其被他帶過的2000餘孩子更是哭成一團,簡直無法接受這突然而來的震撼,親友亦皆感不捨。

七月十一日上午10點,驚傳台東知名公益團體「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先生突然驟逝,眾親友均感訝異與不捨,他才五十出頭正值壯年。當天上午陳爸就感到心臟不適,準備去醫院就醫一出門就倒地,儘管有救護車緊急送醫及CPR心臟復甦急救,但仍回天乏術,失去寶貴的生命。

陳俊朗,1999年在台東創設一所給孩子的書屋,讓身處偏鄉、資源弱勢的孩子有讀書寫字的園地。僅有高中學歷的他,為了教孩子,花時間研究訪查各版參考書、還自編教材。到2008年,已從一個社區二個書屋,增加至10個社區11個書屋。照顧過上千位孩子,他在著作《愛無所畏》裡透露,下一步要發展台東社區產業,自力造屋、鋪路、耕作,幫助照顧社區孩童與老人。

        

陳俊朗,同時也是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勞碌一生出錢出力貢獻所學,教養數以千位失足失學或家庭貧困的學童,重獲新生邁向光明,至今仍被二千餘位孩童愛戴,直稱「爸爸」或「陳爸」,廣獲媒體報導,傳頌花東鄉里。陳俊朗,多年前意外成為孩子王,心疼受到家暴的孩童,成立了建和書屋,也成了孩子快樂學習的天堂。建和書屋位在台東知本,在這個令都會人士都羨慕的度假勝地附近社區裡,居住著許多失能家庭的學童。以知本國中來說,約三成孩子來自單親家庭;超過七成孩子有單親、隔代教養、中低收入、新移民與原住民等家庭背景。知本國中的學區包含八個社區,其中以「原住民木雕村」聞名的「建和社區」,有500多戶,原住民與漢人約各占一半,社區裡近七成是有著上述背景的弱勢家庭。跟其他弱勢社區小孩一樣,知本許多小孩子,下課後不是回家吃晚飯、寫功課,而是在外面「尬」腳踏車、流連網咖、或打架,因為大人經常不在家,許多孩子連晚飯也沒得吃。

 

本想找回家庭生活,意外成為孩子王。「雖然有悲情也有障礙,但我們不怕,我們要走出來!」透過一群人的努力,建和社區正在成功翻轉許多孩子的命運。這個故事得從「陳爸」說起,他曾是建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建和社區長大、高中畢業後就離鄉北上的陳俊朗,曾經做過業務,也經營過棺材店、花店、咖啡店等,在生意逐漸興隆時,卻發現與妻兒愈見生疏。這種沮喪讓36歲的他,毅然舉家回鄉,準備考書記官,希望未來可以和家人有更緊密的家庭生活。當年甫回鄉,偶然請一個總是面露飢色、傳說「三年沒吃一頓正常晚飯」的孩子吃麵,孩子開心地連吃兩大碗,沒想到吞下最後一口時,隨即吐出所有食物,原來這孩子從來沒吃過這麼多東西」。陳俊朗當時雖然感到震驚,但沒刻意做些什麼,每天仍是照著時間表讀書、運動,晚上撥兩個小時,在自家三合院陪兩個兒子做功課,也聊心情、彈吉他。逐漸地,附近孩子聽到院子裡的吉他聲,紛紛跑來圍觀,甚至央求他教彈奏技巧。陳俊朗就從陪兒子,變成連兒子的同學也一起陪。一開始孩子三三兩兩地來,到後來是一大群孩子湧進陳家庭院。

陳俊朗曾經算過,庭院裡最多擠了58個人,這堆孩子彈吉他、那堆練雙節棍,還有一些孩子圍成圈圈一起聽故事;考試到了,每個小孩都拿著書到陳家院子,儘管燈光昏暗,竟也將就著趴在地上寫起功課來。後來他開始「半夜苦讀」,讀的並非自己要考試的書,而是孩子們的教科書,為的就是隔天可以趕快幫孩子們上課。這樣院子裡的教學一共持續了五年,讓他連考了四年書記官都未考上,但陳俊朗回憶起來,仍說:「我人生最美的就是這一段了!」

也就在那段時間,陳俊朗發現,不僅要幫孩子補救功課,還常要幫孩子們擦藥,因為孩子不是在學校被處罰,就是被酒醉的父母家暴,每擦一次藥,他心裡就多一層憤怒:「一定要打這麼兇嗎?」「這些孩子都需要排心裡的毒!」他說,有些孩子回家後還要幫忙跑腿買酒,肚子餓也沒人理他們;甚至父親就在他們寫功課的時候,在一旁看影片,或是看不順眼就打人。然後到了學校,老師還說他是不寫功課的壞學生!「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學習?被當成壞學生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後來索性就自我放棄啦!」他愈說愈生氣。

這些孩子的不幸,讓陳俊朗多年前決定租房子成立「建和書屋」。「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沒有飯吃的時候,沒有地方睡、被欺負了可以來,不會功課我來教!」陳俊朗說,家裡不溫暖的孩子可以在書屋先當一個寄居蟹,等心智成熟、能面對了,再回家。曾是國會助理、有多年原民服務經驗的陳秋蓉,因為朋友一句「不要再當一個旁觀者」而辭去工作來到書屋當老師,她發現許多弱勢學童被迫長大,「書屋只是還給孩子『當孩子』的權利!」這棟外觀與一般民房無異、兩層半的書屋,裡頭滿是外界捐贈的讀物,還有十多台電腦,以前經常在外尬單車、泡網咖的小孩,現在下課後就往書屋跑,書屋中歡笑聲、歌聲與吉他聲不斷。書屋裡的輔導老師驚覺,以往村口柑仔店門前三天兩頭就有人打群架,但近來逐漸恢復平靜。「我們要用大數法則,扭轉在外遊蕩的孩子與書屋裡孩子的比例!」「在書屋裡,願意來的孩子永遠有第二次機會!」國中程度的孩子如果ABC還背不全,那就從ABC學起,不用覺得丟臉。陳爸也帶著孩子,自製投石機、水火箭等教具,把教科書上的三角函數、力學、槓桿原理與拋物線等死知識,變成孩子感興趣的益智遊戲。除了快樂學習,陳俊朗也以全人教育的觀點,幫孩子們做好一系列的挑戰式學習計畫,帶他們一步步突破自身的局限。例如,他們甫完成了單車遠征花蓮,之後還有中央山脈縱走,也規劃要完成以孩子們自行設計的帆船環遊台灣一周的夢想。未來,還想跟英國、加拿大等姐妹社區,來一個交換學生計畫。但陳爸心底還有個焦慮,成立書屋後,必須應付許多行政瑣事,忙著寫計畫書募集資源,陪孩子的時間少了,更沒有時間去尋找那些更邊緣、眼看就要步入歧途的孩子。

結語

看著去年採訪陳爸的獲獎影片,撫今追昔,然斯人已去,不禁噓唏!去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頒獎給他的時候,很多人還在典禮及媒體上看到「陳爸」講述他的理念,好像就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沒想到其扶助弱勢孩子的義行,正在大力進展時,竟然就突然走了,實在令人非常不捨,也呼籲大家要多注意健康。

猶記去年陳爸的獲獎影片中,他曾說:老實說我明天死去,我都覺得沒有什麼遺憾。真不知道他去年為何講了這句預言式的遺言。正因為如此勞心勞力,夙夜匪懈,鞠躬盡瘁,也因而累壞了自己的身體!將來這些被他教養的孩子長大後結婚生子,用陳爸教化他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才算是闖過了第一關。期盼這是一場接力賽,已經有多年前曾被陳爸照顧的孩子現在也回到書屋挑起照顧下一代的責任,更期盼弱勢家庭的惡性循環,就從這一代終結。願人生沒有遺憾,「陳爸」的愛心和毅力令人欽佩,施助精神永遠長存。願我們在天上的父,祝福「陳爸」在靈的世界享有安息,也祝福他的家人蒙神眷顧與安慰。簡短數語追憶故人,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風格指南註釋:當報導有關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時,請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使用教會的全名。如需要更多關於使用教會名稱的資料,請到網站 風格指南.